武书连先生1953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1969年以知识青年身份参加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之后曾在科研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中央国家机关、高等学校工作。
一、国内外大学排行榜简述
大学排行榜始自美国。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推出全美大学排行榜。随之,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相继跟进。
中国是继美国、英国之后,第3个推出大学排行榜的国家。1987年9月13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在《科技日报》以《我国科学计量指标统计的排序》为题,公布了中国87所大学的排名。其后,湖南大学、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科委、网大(中国)有限公司、教育部科技司、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会、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多个单位分别公布了各自的大学排行榜。
二、武书连是中国持续研究大学排行榜时间最长的学者
武书连先生1991年入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从此开始了《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研究,至今已经22年,是中国持续研究大学排行榜时间最长的学者。
1991年,中国的大学排名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民间通常以SCI、EI论文数量和国家教委科技司公布的各大学自报的科研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官方则在犹豫中。当时中国的大学排行榜既没有综合排名,也没有社会科学排名、更没有学科门类排名、研究生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排名、本科专业排名等。此前所有已经公布的大学排行榜只有单项的科技成果排名。而在国外,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学者,同样缺乏系统的大学评价体系。多数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各自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大学排行榜。大学评价在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方法、也没有国际惯例。
值此状况,武书连提出了独立自主创建系统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的学术目标,以及目标评价、综合评价、定量评价的研究方向。
三、武书连1997年首次实现了不同类型大学的直接比较
1993年6月30日,武书连以国家教委科技司、社科司公布的公开数据为基础,经过1992、1993跨年度为期8个月对全国458名专家3轮问卷调查后(458名是最后一轮回函专家数量,专家资格为:大学校长、县市长、国有大型科研院所院所长、国有大型企业总经理),在《广东科技报》发表我国第一个包括理工农医、人文社会科学活动在内,以目标评价、定量评价为核心的大学排行榜。该评价属于大学研究与发展综合评价。武书连将其命名为《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自《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发表至今,武书连的所有排行榜全部使用公开数据。
1997年7月,武书连以国家教委科技司、社科司、管理信息中心、国家专利局的公开数据,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发布的SCI论文及引用数据,美国史蒂文理工学院工程信息公司发布的《工程索引》论文数据;经过1996、1997跨年度连续6个月对1927名专家3轮问卷调查后(1927名是最后一轮回函专家数量,专家资格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发表《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论文。提出“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此假设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国内高教评估学者的不同类型大学之间无法相互比较的难题,实现了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直接可比。此科学假设,使国内外学术界第一次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直接比较。在此之前,不同类型大学之间没有相互比较的理论基础。以后,武书连每年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发表当年的《中国大学评价》年度论文。
2000年,武书连发表了国内第一个概括中国高校基本功能的大学综合评价---《中国大学评价—1998》和《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中国大学评价—1998》创立了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中国大学综合评价体系。
四、武书连2002年实现了不同学科的直接比较
2002年,武书连连续发表《2002中国大学评价》、《2002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再探大学分类》3篇论文。3篇论文针对2000年中国高校大规模合并重组后形成的新格局,应用武书连创建的新的大学分类标准,以“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取代了“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新的科学假设用“学科归一”的方法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直接比较,使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相互比较更加准确。
新的评价体系的评价范畴涵盖国内11个学科门、71个本科学科类、全部258个本科专业,以及研究生11个学科门、80个一级学科、全部361个二级学科。这种全面覆盖一个大国所有学科门类和专业的大学排行榜在国内外是第一个。武书连是第一个完成了中国全部本科大学、全部研究生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全部本科专业评价的学者。
至此,武书连1991年提出的独立自主创建中国大学评价体系,以及目标评价、综合评价、定量评价的学术目标,已经全部实现。
2002 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和《挑大学 选专业—考研择校指南》,供高中毕业生报考大学、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参考。至今已经连续11年。
2010年4月,武书连发表《2010中国大学评价》论文。该论文针对社会上有关大学评价“潜规则”的质疑,在既往基础上,放弃了其中难以重复的问卷调查类指标,大量采用国家行政部门公开发布的数据,创建了公开、透明,全部结果可重复、可检验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使任何对武书连大学评价结果有怀疑的组织和个人,都能方便地运用同一数学模型检验大学排名。
五、武书连创建了总量控制、各学科机会均等的《科学引文数据库》
自2002年实现了1991年提出的独立自主创建中国大学评价体系后,武书连将主要精力转向文献计量学的研究。这是因为在多年的大学评价实践中,他深深地感到国内外现有的引文数据库难以满足《中国大学评价》的需要,创建新的数据库已经提上日程。
2010年7月,经过6年的时间,武书连研发的《科学引文数据库》实现网上查询。《科学引文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简称:SCD),是武书连研发的中国第一个涵盖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农林科学、医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全部非保密学科的大型引文数据库。SCD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作为《中国大学评价》、《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源期刊数据库,用于评价中国普通本科高校和以创新为主的科研机构的群体创新能力。当然,SCD还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2012年9月,武书连启动了国际期刊的SCD数据库的建设。自2014年开始,武书连将不再使用长期占据中国科技界的SCI、SSCI、A&HCI等国外引文数据库,而是使用民族品牌的SCD国际期刊数据库。
SCD数据库的理论基础基于以下3个方面:
1、布拉德福(S.C.Bradford)的以“文献集中与离散规律”为基础的布拉德福定律。
2、加菲尔德(E.Garfield)的“引文索引用于科学”的论文。
3、武书连的“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观点。
SCD在以下3个方面不同于以SCI、SSCI、CSCD、CSSCI为代表的引文数据库的既往研究。
1、数据库源期刊论文总量由被评价大学中级以上师资人数确定,不预先设定期刊数量。
2、各学科源期刊论文数量与该学科中级以上师资人数成正比例关系,不受学科期刊百分比的限制,使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投稿命中机会均等。
3、国内期刊数据库的学科按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研究生学科门和一级学科目录分类。国际期刊数据库的学科以中国和美国的学科分类为基础,重新创建新的学科分类。
六、武书连的大学排行榜对国内外其他排行榜的的优势
综上所述,武书连的大学排行榜对国内外其他大学排行榜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武书连用“学科归一”的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不同类型大学、不同学科之间的直接比较。其他大学排行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上无法实现不同类型大学的直接比较。
2、武书连的大学排行榜全部使用公开数据,评价结果公开透明、可重复可检验。其他大学排行榜使用内部数据和问卷调查,评价结果不可重复、不可检验。
除以上两方面外,武书连的大学排行榜与国内其他大学排行榜还有另一个显著的不同点,那就是在体制上保持中立。武书连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成员没有一个在大学担任现职或者兼职,裁判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与运动员完全分离,裁判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严守中立。反观国内其他大学排行榜的课题组,或者全部是大学教师,或者是在大学教师参与下完成,课题组成员既是裁判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又是运动员,很难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