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的行动正在逐渐引发社会关注。当地的多家新闻媒体都开始报道这一事件,得州议员吴元之(Gene Wu)也于11日写信给HISD,帮家长们发声。受舆论影响,事件所涉及的所谓“少数家长”也在脸书上予以了回应。一位名为弗兰西斯科·阿巴卡(Francisco Abarca)的父亲表示,他的两个孩子是此次事件的相关者,但他只是要求调查老师的行为,并没有要求撤换张校长,此外,他不认为自己惯坏了孩子,也不认为孩子没有尽全力学习,更不认为自己没有尽到父母之责。此前有家长向记者透露说,有一对涉事的姐弟在该校读书,姐姐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被劝退,而弟弟在校表现不好,因此孩子的家长去HISD告了状,认为受到了歧视。
这起事件最终会走向何方,现在还很难预料。但纵观事件的前前后后,能触发人们的很多思考。
家长们用鼓掌、高举双臂摇动的方式表达对发言者所持观点的支持 (侨报记者陈琳摄)
一双双高举的手臂让人印象深刻 (侨报记者陈琳摄)
学区会议结束后,一位家长在走向停车场。保卫张校长这条路,家长们表示他们将不会退缩地走下去。(侨报记者陈琳摄)
首先是文化差异。据家长们介绍,发生在MIMS的一桩投诉是由于孩子在课堂上睡着了,老师碰了碰他、把他喊醒,因此被家长投诉为“不当接触”。老师碰一下孩子以发出提醒,这在传统华人文化里并不难理解,若是说起以前私塾先生的授课方式,上了年纪的华人都能说出一套一套的,但放在美国,这就压根儿不行,老师不能碰学生,父母不能打孩子,如果有老师或家长因此吃了亏,那是吃了文化不通的亏。在MIMS上中文课的老师有不少是新移民,是在中国接受的基础教育,因此,他们所持有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可能需要与美国本土文化进行一个深度的磨合。
同时,参与游戏的人应该尽可能的首先了解游戏规则。在看到11日晚学区会议上数位非裔和白人家长是如何联手抗议、把一所原计划要关闭的高中给活生生“救回来了”的过程,一位首次参加这种会议的MIMS华裔家长向记者惊叹,“原来他们就是这样做的呀,那MIMS老师受到调查是不是也是一些家长通过这种方式得来的?”西方管理体制中有公开运作的环节,如果能充分了解这些规则并加以运用,也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MIMS的家长们正在这么做,他们在请愿网站上征集到的签名已经超过2300份,媒体的相关报道也在被不断的点击,越多的点击意味着越多的社会关注,当形成舆论之势时,决策者也许就不得不予以重视。“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真理。当然,这对正反双方都同等适用,也许,届时就要比谁的声音更大了。
更令人深思的是,在美国一些公立教育体系管理层中流行着一种不问成绩、只讲公平,而且不仅要过程公平、还要结果公平的思想。比如,纽约市已经打算取消特殊高中入学考试,再比如,休斯敦也曾打算取消磁性项目、转而把教学经费平摊给所有的公立学校。特殊高中、磁性学校,这些都是公立学校中的明星,其成立的初衷是对那些学习成绩优异、能力突出的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进行培养,但如今,这种理念似乎成了一种错误,似乎成了对那些成绩不好的人的“歧视”。就MIMS这所1000个人里只能取100个学生的明星学校而言,它只能用“抽签入学”这种方式来保证对所有人的“程序公平”,但是,毕竟有跟不上、学的吃力、或者是行为表现很差的孩子,是降低教学要求?还是应该有一个退出机制、以保证这些磁性学校的优质水准?这也正是很多MIMS家长的疑问,学区教育委员会作为政策制定者、纠纷仲裁者,应该担起什么样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