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在武汉举办的2017联合国医疗卫生产品采购研讨会上,一台由我国海归细胞病理学专家孙小蓉博士团队研制的人工智能宫颈癌诊断机器人“Landing”惊艳亮相,震惊了在座所有国内外专家及来宾;“Landing”快速精准的癌细胞诊断表现不仅获得了现场大量医疗设备专家的赞赏,更得到了在场的中国一批顶级细胞病理医学专家的一致认可。
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表现正日渐受到科学界的关注。被谷歌重金收购的英国科技公司DeepMind此前宣布已进入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并于不久前宣称其已实现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快速诊断癌症实验。然而此次亮相的孙小蓉博士团队研制的人工智能宫颈癌诊断机器人“Landing”却以数百万例实际临床应用数据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在癌细胞诊断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已率先步入了世界领先地位!
据悉,传统的宫颈癌细胞学筛查是由医技人员在显微镜下根据经验进行诊断。按国际标准,宫颈癌细胞学筛查医技人员每天阅片量应小于100例;但尽管如此,也还是不能避免因疲劳或经验的不同所造成人为诊断误差。此次人工智能宫颈癌诊断机器人“Landing”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人类仅靠人工诊断癌细胞的历史结束,更由于人工智能能够精准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而使得宫颈癌极有可能成为首个通过预防筛查而实现根除的恶性肿瘤。
论坛现场举办了一场精彩的专家和机器人的对决验证,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吴广平教授、北京空军总医院病理科任力主任,教授、长春市妇产医院病理科田立祥主任及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李建民教授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医院病理科王旭波教授组成的病理学专家团队对机器人“Landing”进行了现场验证。20分钟之内,5名细胞病理专家与机器人“Landing”同时现场进行宫颈细胞样本片的阅读诊断,在武汉市江夏公证处及现场数百名观众的监督见证下,机器人“Landing”最终所提交的诊断结果与五位专家诊断结果完全一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吴广平教授认为,中国细胞病理医技人员奇缺,不可能满足全国三亿妇女需定期重复做宫颈防癌筛查的需求。“Landing”机器人的诞生,弥补了我国基层因缺乏细胞病理医技人员而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政府宫颈癌筛查任务的缺憾。 “Landing”的出现对我国乃至世界宫颈癌筛查诊断医疗史而言,都是一件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
长春市妇产医院病理科田立祥教授认为,机器人“Landing”可以解决当下中国基层宫颈癌筛查缺乏大量细胞病理专业人才的问题,同时改变有限的医技人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做简单重复的阅片工作导致宫颈癌筛查普及推广难、质量差的现状。让“Landing”机器人发挥初筛员的作用,将约95%的阴性宫颈癌样本筛查由机器人诊断筛选,专家最终只对余下约5%左右的阳性样本进行复核及质量控制等工作。
北京空军总医院病理科任力主任认为,机器人“Landing”因能够为医生提供客观量化可重复的诊断根据,改变此前常有的同一病例因医生经验不同而导致的不同诊断意见时,大家纷纷选择服从权威的现象。但同时任力主任也指出,机器人“Landing”虽然具备了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可替代人工做宫颈细胞筛查初筛工作,但仍然不可能完全代替医生,因为机器人“Landing”目前只能区分正常宫颈细胞和癌变宫颈细胞,还不能像医生一样分析诊断导致病变的原因以及其它病变的可能。
机器人“Landing”团队创始人孙小蓉博士介绍,“Landing”能够有今天的表现,要归功于十余年积累的数百万人份的宫颈癌筛查大数据库。孙博士自2001年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宫颈癌筛查的科研工作,在湖北省及武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孙博士带领的团队成功突破了靠显微镜和人的诊断经验局限,采取人工智能的方式让机器从提供的数百万份样本中学习癌细胞、癌前病变细胞以及正常细胞的样本的辩识,使其最终能够精准识别宫颈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并具备了持续学习的能力。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机器人“Landing”目前已经获得了中国、欧盟、美国(I类)临床认证许可,其早期产品已应用于中国国内数百家医疗机构,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目前,孙小蓉博士带领的研发团队仍然在持续对机器人“Landing”进行能力提升研究;孙博士认为,中国拥有大量尖端的数学人才,大量临床样本数据积累,同时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程度极高,而政府在人工智能方面给予了诸多的积极鼓励政策,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人工智能医疗能够保持世界领先行列,并能够走向更新的高度。
责编:李文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