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 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中国杭州电 — 上周六,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正式批准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加入《巴黎气候协定》,此举巩固了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伙伴关系,在分歧日益加剧的两国关系中展现了罕见的和谐一面。
在奥巴马七年半的总统任期内,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在计算机黑客和海事安全等多个领域产生裂痕。
然而习近平与奥巴马无视两国的紧张关系,再次合作共谋降低温室效应的计划,证明双方已经创建起十分务实的个人关系,同时也证明了在更加广泛的中美关系中存在着复杂性,有太多矛盾与共同利益掺杂其中。
在这个风景如画的湖畔城市举行的此次仪式上,两位领导人都称赞说,接受《巴黎协定》是促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实行的关键一步。尽管法律程序上的下一步尚在广泛期待之中,但此举通过促使《十二月协议》(即《巴黎协定》)尽快生效,可以为那些想要促成进一步气候谈判的人们提供不小的助力。
为了让协定生效,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占到世界 55% 的国家都必须提交正式的批准文档,而中国和美国的总排放量就占到了世界总量的近 40%。
奥巴马宣称:“尽管我们在其它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我们希望在这个问题上的合作意愿会激发出更进一步的追求和世界范围内更进一步的行动。”
习近平则赞扬《巴黎协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并表示:“在中国的领导之下,这一进程取得了极大进展。”
这是奥巴马作为总统最后一次访问亚洲,从他走下空军一号的那一刻起,面对的就是一个复苏的中国,他为恢复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地位所进行的努力带给了他勇气,并且他随时准备利用遇到的麻烦来争取国会通过他雄心勃勃的区域贸易协定,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奥巴马在停机坪上混乱的欢迎仪式刻画了 G20 峰会前夕的情绪。白宫的助理和试图阻止记者上前的中国安全官员在机场发生了争执。奥巴马随行人员和中国卫兵之间同样爆发了争吵,双方在允许多少人进入奥巴马与习近平随后进行会面的国宾馆问题上产生了矛盾。
周六,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承诺批准《巴黎协定》。图片版权:Stephen Crowley/《纽约时报》
近些年来,奥巴马政府一直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但中国做出的承诺(第一次是在 2014 年)与其说是在美国压力之下的让步,不如说是对于自己目标的再次声明。这些目标包括到“2030 年左右”使中国的碳排放量停止增长或开始减少,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减排目标,不像奥巴马为美国所承诺的那样,至 2025 年减少到 2005 年排放量的 26% 到 28%。这意味着中国仍然有着足够的空间继续燃烧化石燃料来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杰弗里·贝德曾经担任奥巴马第一届任期内的首席中国顾问,帮助奥巴马制定了亚洲战略,他表示:“过去八年以来,最主要的并不是有关支点或重新调整平衡的问题,而是自 2008 年以来中国能力的大幅度增长。”
他补充道:“美国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美国又是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的?”
奥巴马政府已经尝试采取过很多措施:2009 年承诺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2011 年,随着奥巴马提出他的亚洲支点计划,对中国转变为更加坚定、趋近于遏制的立场;随后在 2012 年,抵制中国提出的进入大国关系新模式的提议。
在一些评论家看来,这是前后矛盾的战略,时而友好、时而又在美国盟友间撒下焦虑的种子,对中国也是同样地又疏远、又鼓励。而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对南海的浅滩和暗礁都已经开始做出积极主张,与邻国菲律宾、越南等国产生了争斗。
迈克尔·格林表示:“我认为,这种反复行为加剧了已经存在于中美之间的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中国已经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表现得越来越自信。”他曾经是布什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NSC)的首席亚洲顾问,如今则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工作。
不过像贝德这样的奥巴马政府拥护者则争辩道,奥巴马不过是在依照美国总统的惯例行事,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这一惯例可以追溯到尼克松时期。他们都曾试图把中国引入到国际体系中,敦促其接受贸易、航海及其它领域的国际规则,以此来主导中国的崛起。
然而中国否认了近期在海牙国际法庭做出的一项裁决,这一裁决指责中国在南海争议海域激进的国土收复行为,并宣布其对这片水域的历史主权声明无效。
在气候仪式之后的会面中,奥巴马预计会敦促习近平遵守裁定,这与其说是他期待这位中国领导人改变主意,不如说是因为这一裁定对于削弱中国帝国性主张的合法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即使在奥巴马在太平洋部署海军舰队、向澳大利亚派遣海军陆战队,以及增加费用以加强与老盟友菲律宾的军事基地的连通性之后,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控制权比他刚上任之初也显得愈加强大了。
同时,奥巴马促使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努力也已经引起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后势的疑虑。这项排除中国在外的 12 国协定已经成为其“重返亚太”战略的核心,但它已经受到了美国国内选举年政治的不利影响,而且现在看起来即使在新老议员交替时期的国会里,这一协定也似乎不太可能得到通过。
一些已经签署的国家(特别是美国最重要的亚洲同盟、令中国紧张不安的邻国日本)已经为了满足美国的要求开放了市场,做出了政治牺牲。一些亚洲外交官和分析人士说,如果这项贸易协定不能通过,会让这些国家感觉蒙受损失。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最近到访华盛顿时站在奥巴马旁边说:“处于这个不确定性世界中的日本人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因此做为交换他们不得不说:‘美国人无法坚持到底。’如果这是事关生死存亡的问题,我又应该依靠谁呢?”
奥巴马和他的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迈克尔·弗罗曼(Michael B. Froman)很清楚他们面临的风险。他们计划在这次总统之行中竭尽全力促成这一协定,他们将这一协定的通过视为美国领导权的试金石,并希望这些信息将会反馈回美国国内。
弗罗曼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说:“这次投票将决定我们是继续巩固我们在亚洲的领导权,还是将之让给中国。我认为我们的国会并不希望把‘城堡’的钥匙交给中国。”
在亚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被视为是奥巴马一手促成的结果,特别是在担任奥巴马国务卿期间多次支持这一协定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最近又重申了她的支持态度。亚洲的外交官们说,如果国会没能通过这一协定,中国就将成为胜利者。
新加坡外交部常任秘书比拉哈里·考西坎(Bilahari Kausikan)说:“中国是地缘政治的事实存在,而美国的存在是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它很可能会改变,所以是不可靠的。因此这将是一场政治灾难,中国将取得主导权。”
实际上,美国将会失去塑造该区域经济未来的机会,而让中国在将来通过“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秩序”来打造这一区域,这其中包括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建造一条连接欧洲与亚洲的新丝路的项目。
巴德是那些谨慎而又自信的美国官员中的一员,他相信下一届总统政府将找到某种方式来促使《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通过批准,也许会是通过增加一些关于争议热点的附属协议的方式。但是他也表示了对南中国海问题会成为长期摩擦之源的担心。
巴德说:“现在局势尚不稳定,要达到这一目的并不是美国一国之力所能实现的。”
中国已经建造了拥有机场的人工岛,通过这一行动将其军事影响力扩张到了南海,一些美国指挥官已经表示他们视其为军事基地。尽管中国似乎因为海牙的不利裁决开始审时度势,但是中国军方官员警告说,他们将继续在海上的建设项目。
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 7 月曾说:“中国永远不会停止自己的建设。”
上个月,中国收到了荷兰造船厂交付的一艘挖泥船,这是其所有船只中最大的一艘。该船很适合在黄岩岛进行疏浚工作,黄岩岛是距离菲律宾 241 公里之外的一座争议性小岛。
一些学者说,中国计划建造出一个特别大的人工岛,从而构建一个海上战略性三角基地群。
澳大利亚前国防情报分析员艾伦·杜邦(Alan Dupont)说:“奥巴马看起来不太情愿地回撤了,他已经允许中国军事化南中国海的岛屿。美国还没有把它放在其战略清单的首位。”
杜邦说,为了安抚盟友,美国将不得不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影响,甚至比在奥巴马“重返亚太”的战略(也称为“亚太再平衡”战略)更进一步。
他说:“我们必须达成一种升级版再平衡模式。”
翻译 熊猫译社 乔木 曾丹
题图来自 www.bostonherald.com
© 2016 THE NEW YORK TIMES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