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6星期六 50214

4月4日,“琉球人还是日本人?”140年前这成了一个问题

浏览:194 来源: 时间:2024-02-07
今天是 2019 年 4 月 4 日,这一年的第 94 天。今天也是微软(Microsoft)的 44 岁生日、华纳兄弟(Warner Bros.)娱乐公司的 96 岁生日。1879 年的今天,日本明治政府在琉球设置冲绳县,完成了对琉...

今天是 2019 年 4 月 4 日,这一年的第 94 天。今天也是微软(Microsoft)的 44 岁生日、华纳兄弟(Warner Bros.)娱乐公司的 96 岁生日。

1879 年的今天,日本明治政府在琉球设置冲绳县,完成了对琉球的吞并。在中国与日本的夹缝之间生存了数百年的琉球国,彻底不复存在。

这场吞并始于明治维新之后。1872 年,日本出兵占领台湾南部,将夹在台湾岛与日本四岛之间的琉球国降格为藩,此后又敦促琉球中止与清朝的外交关系。1879 年,日本军队进入琉球首里城,宣布废藩置县,设冲绳县知事,正式将琉球纳入日本的行政版图。

对琉球的“处分”,也不可避免地牵涉到邻近的清王朝。早在 14 世纪,尚未统一的琉球三国就分别向明朝进贡,形成藩属关系,这一关系被后来的清朝所继承。另一方面,1609 年遭遇萨摩藩入侵后,琉球也先后向萨摩藩和江户幕府进贡,形成和中日的双重朝贡体系。

当明治政府试图单方面改变这一体系时,琉球人想到了向清朝求助,但后者不仅没能恢复琉球国的地位,更在甲午战争后一并失去了台湾。

在东亚历史上,琉球亡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那种基于“天下”观念、朝贡制度的国家体系,让位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所代表的现代民族国家。在琉球本地的民族意识尚未兴起时,日本抢先将其纳入帝国的现代化进程之中,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力推动冲绳的“日本化”。

不过,新的、更为明确的国家归属,并没有改变琉球在东亚、太平洋地缘政治中的悲剧地位。

二战期间,日本和美国对冲绳岛展开激烈争夺,这场惨烈的战役不仅摧毁了冲绳岛,还直接影响了美国向广岛、长崎使用原子弹的决定。战后,日美签订《旧金山和约》,将琉球交付联合国托管,成立琉球政府。直到 1972 年,美国才向日本移交了琉球的行政权,但保留了在冲绳的军事基地。

无论是作为日本向西扩张的前哨,还是作为美国在太平洋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琉球——冲绳都没能摆脱“工具”的地位。1972 年后,在日本政府的政策提振下,冲绳经济迅速成长,但“琉球人”的主体意识也在增强——毕竟,冲绳的传统语言与文化源自琉球,而非大和民族。

今天,大多数冲绳人倾向于在保持“日本人”认同的同时,寻求更大的自治权。最麻烦的还是美军基地的去留问题。冲绳人希望不再被当作美军的一颗棋子,希望得到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并且强化经济的自主性;可既然已经有一位首相栽在了把基地“搬出冲绳”的承诺上,又有谁敢下这样的政治决心呢?

按照计划,美军将把设在冲绳的普天间基地迁往冲绳县北部的名护市。今年 2 月,冲绳县就普天间基地搬迁计划举行公投,72.2% 的县民投出反对票。然而,今年 3 月,日本中央政府已开始在名护市投放沙土,加快了基地搬迁进度。

(参考资料:加藤嘉一:对话冲绳;罗伯特·D·埃尔德里奇:冲绳“基地问题”之现状;汪晖: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Wikipedia)

此外还有:

北约成立

1949 年的今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正式成立,创始成员国包括了 12 个西方国家: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意大利、卢森堡、挪威、冰岛、加拿大和葡萄牙。

北约创建了一套集体防卫机制,一旦成员国受到外部攻击,其他成员国将自动参战。这一机制使北约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抵御苏联。作为回应,苏联及部分东欧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与北约对峙。冷战结束后,北约一方面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紧张关系,一方面也在前南斯拉夫、利比亚等地开展了军事行动。

马丁·路德·金遇刺

1968 年的今天,39 岁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在南部城市孟菲斯的一家汽车旅馆遇刺身亡。他原本计划在孟菲斯领导环卫工人抗议低收入和恶劣的工作条件。疑凶詹姆斯·厄尔·雷被判有期徒刑 99 年,但马丁·路德·金的一些家属相信美国政府是暗杀的幕后主谋。

马丁·路德·金是 1960 年代民权运动的旗帜,他的死震撼了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当晚,纽约州参议员罗伯特·F·肯尼迪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发表脱稿演讲,向不知情的民众宣布了马丁·路德·金的死讯。面对人群的尖叫,肯尼迪表达了感同身受(他的兄长同样被白人刺杀),并引用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话,呼吁人们“驾驭人类的野蛮天性,让此世生活充满仁爱。”

去年是马丁·路德·金逝世 50 周年。如果你想了解他对当代世界的启发,不妨阅读这篇文章。

张志新烈士

1975 年的今天,45 岁的张志新以“现行反革命”的罪名,在沈阳市东陵区大洼刑场被执行枪决。为了防止张志新“学革命烈士呼口号”,行刑人员先割断了她的喉管,再将其杀害。

张志新出生于天津,1955 年入党,1962 年开始担任辽宁省委宣传部干事。“文革”爆发后,张志新因发表异议被举报、提审、批斗,并在狱中长期遭受酷刑,直至“精神失常”。长达 6 年的监禁生活中,张志新案几经波折,最终由辽宁省高院判处死刑。行刑前,张志新被单独关押在无法躺卧的特小牢房中,接受最后的折磨。

“文革”结束后,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和辽宁省委先后宣布为张志新平反。在时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的力主下,张志新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沈阳回龙岗革命公墓。同年,《光明日报》记者陈禹山走访了张志新案的相关人员,写成长篇通讯《一份血写的报告》,引起全国关注。

题图来自:663highland / Wikimedia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