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广州深圳富源学校高考移民事件12日有了结果,32名考生属“高考移民”,被取消在深圳的高考报名资格。
巧合的是,富源学校与被称为“高考工厂”的河北衡水中学学生频频“撞名”。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报道,记者采访调查发现,有多项证据显示,这些高考移民来自河北衡水,这次发生在富源学校的是一次有组织的高考移民事件。
异军突起的私立学校
此前,在深圳全市范围内举行的高三学生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当地的家长发现,富源学校有6名学生进入全市前10名,超过深圳市传统四大名校——深圳中学、深圳实验中学、深圳市外国语学校和深圳高级中学之和。
这引起了家长的怀疑。富源学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名校,2015年至今,富源学校的中考录取分数线均比上述四校低100分上下(满分460分)。
2016年11月,富源学校与河北衡水中学“联姻”,挂牌成立了衡水中学深圳富源分校。合作办学后,第一届完整在该校读过高三的学生就创造了“辉煌”:在2018年高考中,富源学校共9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在该项数据上位列深圳市前三。上一次该校有学生考入清北,还是在2011年。
学生疑似集体打飞的从河北省到广东省参加考试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调查发现,有多项证据显示,这些高考移民来自河北衡水,这次发生在富源学校的是一次有组织的高考移民事件。
根据深圳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公示的深圳市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名单,富源学校2016年共通过中考招生432人。4月29日,富源学校向深圳卫视第一现场栏目介绍,学校高三年级共有学生546名,比中考招生时多了114人。
在引起质疑的二模考试中,富源学校的学生成绩出现明显分层,该校学校有6人进入前10名,13人进入前50名,进入前100、200、300、400、500名的人数分别为16、20、22、24、25人。而深圳市其他学校在各排名段的人数占比则比较稳定。
深圳市教育局发布通报前,当地的家长就在其中发现一些端倪。
广东省教育机构规定,高三从外地转学至广东的学生在参加高考前,需要申请将在外省参加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转入广东省,此名单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上公示。根据学生家长提供的信息,这份名单中,有至少20人目前就读于富源学校。
中国青年报记者核查后发现,其中至少有8人与衡水中学同年级学生重名。
例如,富源学校高三学生夏某某、李某某、王某某,名字出现在了衡水中学“评优选模”名单中。此外,中国化学会官网2019年3月公布第3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获奖学生名单,富源学校高三年级学生崔某某获得广东省一等奖。该网站2018年4月公布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获奖学生名单,崔某某为衡水一中高二年级学生。
对于崔某某在两省化学竞赛中获奖一事,富源学校副校长杨宗彬此前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表示,崔某某可能高二时在衡水中学交流期间代表衡水中学参赛,这类交流的时长可能为3个月或6个月。
但是,该竞赛章程要求,学生需具备该省学籍才能参加竞赛。
一名自称在民航系统工作的家长向中国青年报记者爆料,上述名单中,来自富源学校的20名学生曾于2019年4月17日搭乘同一架飞机从石家庄飞到深圳,4月20日,他们又一同乘坐飞机从深圳飞回石家庄。这几天正是深圳市二模考试的时间。这20人乘机的电子票号在两个号段都是连续的,这意味着,他们很有可能是一起购票的。
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名现衡水中学学生家长表示,这些学生是被富源学校“收”走的。衡水中学承诺会在学生高二时免费包办当地户口,学生继续在衡水上学,只需在考试的时候去深圳。报道称,衡水中学一般会找成绩中上的学生,尖子生要留在衡水,那些徘徊在河北清北录取线边缘的,就适合去广东冲刺清北,提升富源的清北率。
一名自称2018年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学生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证实了上述说法。他表示,学校老师曾联系班上成绩不错的学生,称可以帮忙解决广东的户口,并在广东参加高考,个人不需要负担任何费用。他称,自己同班的一名同学就是在富源学校考上了清华大学。
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富源学校求证此事,工作人员拒绝了采访,称以教育局通告为准。
9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其中没有一人出现在此前深圳市中招录取名单中
富源学校是一所民办中学,其2019年春季的招生广告显示,高中部一学期学费为2.8万元人民币,远高于普通公办学校。有家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深圳本地家长大多看不上富源学校,该校中招录取分数线线低就是佐证。
2016年,这所走“高端路线”的学校开始与衡水合作,之后开始“逆袭”。2016年高考,该校本科上线率53.7%,2017年高考,这个数字变成了73.01%,2018年,上线率89.8%。
2018年,9名学生从这里考上清华北大,而这9人没有一人出现在2015年深圳市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名单中。
这是合作后的“衡水中学深圳富源分校”完整”培养”过的第一届高三学生。在2018年高考中,这个学校共有415人参加高考,该校2015年通过中考录取学生400人。
中国青年报记者核查后发现,前述9名学生中,有3人疑似曾在衡水一中就读。张某某、曹某某、闫某某出现在衡水中学的官方网站或宣传展板上,其照片与富源学校2018年高考光荣榜上的照片非常相似。
有家长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提供了一本富源学校的招生宣传册,多名学生的照片中都身着河北省衡水中学校服。
而在富源学校的宣传中,这些学生都是富源学校培养的,部分更是初、高中都就读于富源学校,例如2018年考上北京大学的张某某。但这名学生初中实际就读于邯郸市育华中学,高一时仍在衡水中学。
多名家长向中国青年报表示,富源学校成绩“逆袭”,主要靠从河北挖尖子生入籍广东,在深圳参加高考。另据中新社报道,富源学校还存在代培模式,即招录广东户籍的学生,送到衡水中学上课,但仍在深圳参加高考,将学籍挂靠在富源学校。
衡水中学在10省开设18所分校 连马来西亚都有
除富源学校外,衡水中学已经和多地中学展开合作。
多名甘肃、新疆、湖南籍的学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其就读的高中与衡水中学有代培式的合作,即高一高二年级在户籍地学习,高三到衡水中学进行考前冲刺,部分学校还会组织高三年级的老师到衡水中学培训。每所高中代培的学生从5人到30人不等。一名学生表示,代培费用约为每人3万元,学校与个人各出一半,另需缴3800元的学杂费。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在衡水中学读书,但不在河北省参加高考的情况并不少见。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名衡水中学不同年级的毕业生,他们均表示,对这种情况已经习惯。
一名201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还表示,班上的学生来来去去很频繁,很多人来了不到一周就因为不适应离开了,坚持下来的人不到1/10。
相比之下,与富源中学类似的合作办学模式近来受到越来越多地方的欢迎。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后发现,衡水中学在国内10个省份开设至少18所分校,最早一批成立于2014年。2018年,衡水中学的分校开到了马来西亚。
这些学校的成立时间显示,2016年,即富源学校与衡水中学“联姻”的那一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此之前,衡水中学仅在河北省、云南省、四川省创建了3所分校。2016年一年,就有8所衡水中学的分校成立。
2016年也是多个省份高考改革的一年。从这一年起,广东省、福建省高考由自主命题改为使用全国I卷。这正是衡水所在的河北省使用的高考试卷。
多位来自衡水中学的学生,也印证了这个年份的特殊性。他们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从2012年到2015年,每个班上借读的学生为2~3人,但从2016年起,借读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多的一个班级,有1/3的学生最后未在河北省参加高考。
福建省在高考改革之后的第二年,就发生过民众质疑高考移民的事件。根据福建省教育厅于2017年11月发布的通告,2017年和2018年,持外省号码居民身份证报名参加该省普通高考的人员为14032人和15669人。经核查,省教育厅已取消当年63名违规报考人员资格。
目前,包括广东、天津在内的全国多个省份或直辖市对高考报名资格的要求为具有本省户籍,即允许高二结束才将户籍转入本省的学生参加高考。
福建省则要求,2020年及以后,户籍迁入福建省需满三年及以上,学籍转入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且实际就读均满3学年及以上,家长具有福建省合法稳定职业、稳定住所,连续社保缴纳均满3年及以上的,方可在福建省报名参加高考。
这次富源事件也在深圳家长之间引发担忧,一名深圳家长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她担心富源学校和衡水中学的联姻可能会加剧高考移民的趋势,影响广东考生的高考公平。
富源高考移民被取消资格,别再拿孩子未来“趟雷”
对于富源事件,北京《新京报》刊发署名胡欣红(教师)的评论称,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其中的风险及其代价,“深圳富源事件”作出了清楚的展示。
企图让32个孩子走“捷径”的学校和家长,自作聪明的“投机行为”,反而让孩子绕了远路。如今他们被取消了深圳的报名资格,但是基于真正的学籍在衡水这个事实,他们参加高考的权利不会也不应被剥夺。距离高考还有不足一月,如果各方能够努力善后,这32个孩子或许能够在河北顺利参加高考。
对此,涉事家长和学生其实应该庆幸,毕竟比起考后被查,现在的结果还不算最坏的。
如果不是富源学校在深圳高三二模中,出现尖子生“碾压”四大名校这种反常现象,恐怕这起“高考移民”事件很可能不会这么早曝光。而一旦高考之后“东窗事发”,相关各方就会更加被动。
按照相关规定,在录取过程中查实“高考移民”,高校应该会对相关考生作出取消学籍和退学的处理;一旦被退学,他们恐怕也不可能及时被其他高校补录——到时候可真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其中的风险及其代价,“深圳富源事件”作出了清楚的展示。这件事对其他学校和家长而言,也是一次警醒。
高考是关涉未来的大事,任何不必要的波折都可能影响考场的结果。因此,从保障学生权益的角度出发,治理高考移民、维护教育公平,不能止于事后严查,而应未雨绸缪,创建完善的预防审核机制。
事实上,对于这类“高考移民”,并不缺乏相关规定。广东省早在2007年就颁布通知,要求所有考生必须具备完整的三年高中学籍材料,高中阶段迁入广东省的应届生,除须具备在原省就读学校的学籍材料外,还必须具备在广东省就读期间完整的学籍材料。
规章制度写的清清楚楚,为何还有人敢于铤而走险“钻空子”呢?审核机制有没有真正起到拦截作用,或者是不是存在漏洞——值得深思。
据媒体报道,富源学校除了“高考移民”之外,还有一种“操作”方式,就是将深圳的孩子送去衡水上课,再回来高考。如果确有其事,“人籍分离”违规办学理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做法在现实中颇有市场,一些地方高中也常常利用各种合作办学的名义,委托其他地区的学校给自己培养尖子生。
甲校的学生,送到乙校“深造”,取得好成绩,甲乙两校都会将之发布到光荣榜上,大肆对外宣传,这样的弄虚作假无疑有悖于教育求真的宗旨。
对此,其他地方教育主管机构也不妨以此为戒:对于所谓的跨省“合作办学”,进行再次审查,防范杜绝“人籍分离”的违规做法。总之,维护教育公平,不能被动等待狐狸露出尾巴。(完)
□